我区抢抓墒情春播地膜玉米10万亩
每年4月上旬是地膜玉米播种的关键期。作为全省地膜玉米种植大区,我区在今年春季严重干旱,夏粮面临减产的情况下,抢抓当前墒情,积极动员后塬山区乡镇群众扩大春播地膜玉米面积,推广新的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实施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瑶曲镇上石阶村满山遍野,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王文平是上石阶村一名普通的玉米种植户,家中8亩地今春全部种上了地膜玉米,为了增加产量,老王今年全部换成了县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耐密新品种郑单958。老王说,原来种的是大棒稀植型玉米,它看着杆大、芯子粗,但产量低,种得再好亩产顶多能到1200斤,去年试点了这个958玉米,轴细、颗粒深、颗粒重,高产,种上它亩产能达到近2000斤。
在区农技中心的指导下,王文平换成了新的地膜厚度达到0.08毫米。今年这个新地膜除了保墒效果好外,降低地膜残留,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同时,我区今年还大力推广宽窄行定量机械化播种,每亩地节约种子2斤,节支20元。今年老王家里种了8亩地 ,节约支出160元。
今年全省计划春播玉米930万亩,地膜玉米在原500万亩基础上扩种100万亩。国家已确定陕北、渭北旱塬的13个县实施“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投资6000多万元,从地膜、化肥、种子等方面给农民补贴。区农技中心主任王增龙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坚持扩大种植,预计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比去年增加近4万亩。在玉米种植中我们着重推出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的品种,使玉米的产量效益大幅度提高,预计今年春播玉米为农民多增收640万元。
网络编辑:文文
信息审核:
瑶曲镇上石阶村满山遍野,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王文平是上石阶村一名普通的玉米种植户,家中8亩地今春全部种上了地膜玉米,为了增加产量,老王今年全部换成了县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耐密新品种郑单958。老王说,原来种的是大棒稀植型玉米,它看着杆大、芯子粗,但产量低,种得再好亩产顶多能到1200斤,去年试点了这个958玉米,轴细、颗粒深、颗粒重,高产,种上它亩产能达到近2000斤。
在区农技中心的指导下,王文平换成了新的地膜厚度达到0.08毫米。今年这个新地膜除了保墒效果好外,降低地膜残留,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同时,我区今年还大力推广宽窄行定量机械化播种,每亩地节约种子2斤,节支20元。今年老王家里种了8亩地 ,节约支出160元。
今年全省计划春播玉米930万亩,地膜玉米在原500万亩基础上扩种100万亩。国家已确定陕北、渭北旱塬的13个县实施“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投资6000多万元,从地膜、化肥、种子等方面给农民补贴。区农技中心主任王增龙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坚持扩大种植,预计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比去年增加近4万亩。在玉米种植中我们着重推出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的品种,使玉米的产量效益大幅度提高,预计今年春播玉米为农民多增收640万元。
网络编辑:文文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