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 脱贫增动力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典型案例
案例背景:
铜川市耀州区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重新核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区现有贫困村50个、贫困人口5358户15766人,贫困发生率为8.9%。2016年实现了1851户6225人脱贫,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荣获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区县、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区县称号。为了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和“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耀州区委、区政府以关庄镇道东村为试点,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帮扶下,率先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在这一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提炼、完善、总结,全区推广开展了“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开展赢得了全区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推动形成了“人人争星、我要脱贫”良好氛围和“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风气,催生出了李战文、刘书先、吕强等一批自强励志的标杆模范。9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以《陕西:扶贫先扶志 脱贫有动力》为题对这一典型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9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同志来耀州视察时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充分肯定,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点击》、铜川日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也先后刊播肯定。
主要做法:
导向为先 合理设星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是以村为单位开展的评比授星活动。具体做法是合理设定“摆脱现状愿望强、精神面貌变化大、不等不靠动力足、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守信品行好”等八个星目,每个星目代表一项扶志的导向要求,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群众在评星争星中明志立向、萌生动力,改变思想、改变命运。
强化领导 全面推广
在关庄镇道东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区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区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各镇(街道)主体负责,各帮扶单位积极配合,各村抓好末端落实的有力架构。全区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各村召开动员会、印发倡议书、设立宣传栏,广泛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全区11个镇(街道)的50个贫困村为重点全面开展活动,已基本覆盖了全区贫困户。
规范程序 公正评选
一是严格日常考察。各村成立工作组,采取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电话询问、实地查看、征询邻里等方式严格分组考察评星对象,做出星级评定的初步意见。二是每月会议研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评星定级,填写《贫困户评星归档卡》并进行公示。三是季度评星上榜。各村设立“八星励志”光荣榜,每季度召集所有贫困户在村文化广场组织一次集中授星仪式并上榜公布。四是年度定级表彰。帮扶部门、社会组织等支持、资助各村设立奖励基金,在春节前后召开“脱贫励志明星户”表彰大会,对获得四星以上贫困户进行定级表彰和物质激励。
案例启示:
(一)“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开展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开展使得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被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极大地助推了全区贫困村,尤其是2017年的9个拟脱贫村、3300名拟脱贫人口年底前顺利脱贫。实践充分证明,脱贫攻坚工作要重视“扶志”,而扶志要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要树立起鲜明正确的导向,逐步实现 “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正是从“扶贫先扶志”做起,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重大创新。
(二)“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开展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长效。随着活动深入开展,全区贫困户呈现出“三多三少”的变化,即出去干活的多了,闲在家里的少了;问点子要法子的多了,讨资助要救济的少了;主动利用政策发展农副业的多了,“小进即满、温饱即可”想法的人少了。实践充分证明,脱贫攻坚工作要管长远、有后劲、可持续,必须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动力、持续提供力量源泉的扶志举措。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正是为群众增收、农村进步提供了力量源泉,增强了全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后劲,成为了贫困群众思想转变的指挥棒、内生动力的加油站。
(三)“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开展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化。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全区“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相融互促,注重与区级领导带头驻村夜话、党员干部包村联户等制度相互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这一经验告诉我们,脱贫攻坚要创新方法丰富载体,但不能是孤立的创新,要和所有工作统筹起来、系统推进。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正是将脱贫攻坚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连接,触发了各项工作之间的深层联系,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使脱贫攻坚彰显出了更加勃发的生机和更加深刻的影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耀州扶贫)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