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耀州新闻

何福奎:“村上有一户不脱贫,我就不退休”

来源:耀州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26 08:33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老何,真名叫何福奎,他见人总是笑眯眯的,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何。老何是耀州区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的一名干部,今年60岁,后半年就要退休了。老何又是一位身患糖尿病二十多年的“老”病人,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但他有病不离岗,精准扶贫工作刚开展那会儿,老何就主动要求下乡。
  2015年3月,老何成为单位对口帮扶的关庄镇树林村四支队伍中的一员。一床铺盖、一个电磁炉、一个电饭锅,老何就在树林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安了家。有时老何在村上一住就是一个月。村上“第一书记”赵琳萍、支书薛根泰、单位领导张国锋、焦勇庆见了都催着让他回家歇歇,老何笑着说:“我回到家里跟住在这儿一样,还是一个人。”老何的爱人在县城里教书,女儿在西安教书。一到双休日,爱人要去西安给女儿看孩子,家里就剩下老何一个人,这也成了老何常年驻村的理由。有一次双休日,妻女在家,老何才下县城理了个发,刚回到家,接到一个紧急会议的通知,老何就急急火火地要走。妻女也理解老何这几年的扶贫工作,默默为老何装好备用药、换洗的衣服和简单的几样副食,叮嘱他按时打针吃药,老何一边“嗯”着,背着挎包就出了门。
  5年来,老何自己在电磁炉上做些简单饭菜,将就着一吃,就拖着病体整理完善户档资料,到5个村民小组入户走访贫困户,每年他驻村时间都在200天以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老何就是这样坚持不懈、默默无闻。  关庄镇树林村总人口402户1455人,5个村民小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9户219人。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老何和帮扶干部们一道,跑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熟悉了69户贫困户户情,认识了所有的村民。他脸上挂着笑容,脚上沾着泥土,村民都说老何没有干部架子,倒像个地道的农民。村里年长些的人叫他老何,青年人都喜欢叫他何叔。
  老何的“细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药不离身,笔不离手,边拉家常,边用笔详细地记,几年下来,老何的笔记有厚厚的几大本。这样长年累月下来,老何对各贫困户家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状况一清二楚。在政策掌握方面,“两不愁、三保障”“八个一批”“57标准”等细分政策,老何更是门门清。大家的口头禅就是,“有啥不懂,问老何。”  谈起区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包扶的12户贫困户,老何更是如数家珍:郭小保家的花椒园九亩七,大红袍、狮子头品种好,年收入上万么问题;赵风笔老汉前一阵儿住院了,要联系医药费报销;崔胜利的孙女念书好得很,明年上初中,一定要落实教育帮扶,不敢耽搁娃念书……
  贫困户赵永刚2018年出了车祸,要做开颅手术。老何急坏了,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联系医生做手术救人。手术进行了一天,老何在手术室门口守了一天。手术成功了,赵永刚救过来了,老何忙的没打胰岛素,整个人都软了。手术之后,老何和帮扶干部跑交警队解决事故,又联系慈善基金会,争取慈善捐助和大病救助,把6000元济困资金送到了赵永刚手中。老何和干部们帮助赵永刚在村上当了保洁员,他的妻子毛聪聪也在家门口社区扶贫工厂上了班,两口子一个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现在赵永刚大儿子技校毕业到厦门打工,小儿子在村里免费上学,日子滋润地不笑都不由他。
  郭小保今年70岁了,肢体残疾三级,没有劳动能力,老伴王桂凤有慢性疾病,六口之家,日子熬煎。老何和包扶干部给郭小保的儿子儿媳联系工作,帮助他的两个孙子落实义务教育扶贫政策,郭小保享受残疾补贴,老两口又有养老补贴,日子一下子轻松许多。为了彻底改善郭小保生活状况,老何和干部们因户施策,扶持郭小保栽花椒,落实椒园补贴。  跟老何接触过的人都说他脾气好,有耐性,肯下苦,对人实实在在,就像一头老黄牛。
  稍有闲暇和大家坐下聊天时,老何还在念叨:“今年党钢胜脱贫,曹公社的大棚倒茬种上了大青菜,年上能卖个好价钱,王耀耀收破烂我给拾掇了些报纸,那家伙开三轮太冒失,说了几回要注意安全……”大家和他开玩笑说:“你都快退休呀,还操那么多心。”老何笑眯眯地端着他的烟咀说:“树林村只要还有一户贫困户,我就不退休。”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