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人社局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聚焦重点群体,围绕企业项目,从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促进全区就业大局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6000人,城镇新增就业908人。
一、落实机制、推动就业。坚持专班推进机制。发挥区政府稳就业工作专班作用,开展了就业形势、企业复工专项调研,印发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实施意见》、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通知》等文件,出台了返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16条,细化任务清单,凝聚工作合力。发挥人社系统“政策扶持、社区工厂、就业扶贫、人才服务、技能培训、保障权益”6个工作专班作用,主动进园入企,推行“马上办、帮你办、一次办”服务,帮助解决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社保缴费、劳动关系构建等各类问题。坚持包联服务机制。继续实行人社干部“点对点”服务包联企业制度,46名干部包联104家企业,每月走访、落实政策、挖掘岗位、帮办实事,实行首问负责、台账管理、每月评比,把劳动力稳在企业和当地。坚持包镇督导机制。人社系统11个就业包镇办工作队每月至少1次到镇村督导暗访,紧扣政策落实和重点任务,查看一库五册,随机入户走访,发现问题、现场反馈、跟踪督办、整改落实,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各项工作。
二、精准服务、扩大就业。强化岗位推荐。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大调查,征集208家企业6198个岗位,建立了岗位信息库,利用微信平台、手机短信和人力资源机构平台,第一时间向劳动者推送。依托178名村级就业信息员,每月3次上门送岗送政策,发放资料3万余份。强化精准对接。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举办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6场、线下招聘会9场,提供岗位8794个,求职登记300余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10人。深入20个村和安置区开展了“就业创业服务乡村行”活动,发放政策和用工宣传资料2.5万份,158家企业携1.2万个岗位到会,4400余人进入会场,现场求职登记155人。针对伊凯文箱包加工制造等企业,举办5场专项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6人。引导各类群体注册“秦云就业”实名制动态监测系统,线上线下同步受理业务,让他们高效便捷享受服务,已注册10.9万人。依托江苏东台、浙江舟山等劳务输出基地和17家劳务专业合作社,有序组织转移就业。强化返岗服务。针对有集中出行需求的劳动力,加强与输入地人社部门对接,发挥劳务经纪人和人力资源机构作用,实行返岗复工“点对点”免费专车接送,已护送2批51人。
三、政策撬动、促进就业。落实线上培训政策。围绕全区推进“2342”工程引领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失业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促进就近就业。2月份组织未返乡市外农民工开展了线上培训,按每人450元给予补贴。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督促企业将补贴、返还资金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发挥区镇两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创业指导等服务。落实免除反担保等要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0万元、创业补贴23万元。落实就业见习政策。征集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30个,已安置16人,拨付补贴6.7万元。
四、巩固提升、稳定就业。持续深化精准帮扶。下发了人社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抓住春节机遇,联合镇办动员四支队伍和就业信息员,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就地过年人员清单、返乡人员清单、有意愿外出务人员清单,精准提供服务。持续推行台账管理。对脱贫人口逐步建立就业台账,每月动态更新。结合需求统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一批、社区工厂吸纳一批、项目建设带动一批、政府兜底安置一批、创新创业带动一批,实现一户至少1人就业。持续抓好社区工厂。累计建成认定23家,今年新认定1家,带动就业527人(脱贫劳动力163人)。落实水电、物流等补贴70余万元,促其发展壮大。强化招商引资,新引进社区工厂企业3家、代加工订单1个。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对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特别是无法外出的弱劳力和半劳力,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特设公岗安置1012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758人(脱贫劳动力29人),公益专岗安置108人。目前全区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0023人,2046户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3915人,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区人社局)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