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耀州新闻

东耀共倾情守护少年梦启航

来源:耀州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08 08:14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我想当兵!”这句话和一个瘦小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第一次见到12岁的小童时,小小的个子,大眼睛眨巴两下,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像只小猫一样,从人缝中溜了出去。
  奶奶对我们早已熟悉了,赶忙一边追一边念叨:
  我跟上去拦住奶奶,走到躲在厨房里的小童身边,才看到他脚上连袜子也没穿,拖着双塑料拖鞋。
  我摸摸他的头说:“冷不冷呀,怎么不穿袜子?见到你太好啦!走,给我看看你的‘新房间’吧!”一听要去看他的“新房间”,他才抬起头,眼神和我相遇,又害羞地滴溜溜一转,顺着门边跑了出去,跑到“新房间”门口转头看我。这个“新房间”,是由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联合团区委实施的“梦想小屋”改造计划为小童专门打造的。此前东台“心连心”协会陈军秘书长一行专程来耀,走进孩子们家中,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梦想小屋”改造方案。房间的墙壁涂上了孩子们喜欢的颜色,深蓝色的窗帘、浅色花纹的吊顶、平整美观的木地板、崭新的床、书桌椅、衣柜和床头柜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由东台市爱心书法家赠送的作品“知识改变命运”。小童靠着墙歪头看我,我学着小孩子的语气故作神秘地问他“怎么样?喜欢吗?”他点点头,嘴角终于有了笑容。我拉着他的手回到屋里,奶奶急忙端来茶水招呼我们。简陋的房间被奶奶打理的整洁干净,一看就是勤劳本分的农家人,可是几年前儿媳一走了之,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养育小童的重担就落在年迈的老人身上。“娃乖是乖着呢,就是不说话,没出息!”奶奶看着孙子,半是心疼半是无奈。奶奶照顾小童吃穿用度,却不能完全弄懂小朋友的心思。
  小童坐在椅子上弓着腰耷拉着脑袋,像接受批评似的,不管聊什么,不是点点头,就是摇摇头。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问道。
  孩子忽然抬起头,小声却坚定的说“我想当兵!”
  不容置疑的神情和语气把我们都逗乐了,孩子的话一下子鼓舞了我。别以为12岁的小童什么都不懂,其实早就在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临别上车时,小童从屋里跑出来,站在大门边向我们招手,我看到他脚上多了双浅蓝色的袜子。
  小瑞和小童情况类似,妈妈在他一岁时离婚出走,爸爸是聋哑人,在外忙生计,只由奶奶照管。已经上初三的小瑞比同龄孩子显得瘦小单薄,性格内向,见人就躲,低着头不说话。只是毕竟大两岁,小瑞更开朗一些,说起他的“梦想小屋”,会露出害羞的笑容。
  奶奶说,“东台的好心人每年都给孩子寄钱和新衣服,我们却连人家姓啥都不知道!”
  但小宁是个活泼的姑娘,在城里上高二,成绩不错!我们进屋的时候正趴在炕沿上写作业,她会露出八颗牙笑着说“我的‘小屋’是粉色的,我最喜欢粉色了!”小宁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说到父母的不易,小宁悄悄抹起了眼泪。我对小宁讲着国家的助学政策,说着安慰和鼓励的话,心里却暗暗佩服小姑娘的坚强和乐观!
  走访了五六个孩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他们都是前期团区委通过学校、镇办及实地调研中搜集到,又逐户走访确定的农村特殊家庭学子。
  脱贫攻坚政策给予他们平等的学习机会,民政政策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只是这些遭遇家庭不幸的困境青少年,他们的梦想仍需要我们鼎力相助!
  “东·耀梦想守护计划”筹备以来,东台“心连心”志愿者协会联合团区委,拟对100个困境青少年实施“梦想小屋”改造行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团区委拟对全区留守儿童实施“循梦护航”行动,建立由东台和耀州两地的企业、团干部、志愿者组成梦想护航员的“3+1”帮扶机制,按照“每周联络、每月走访、每季度开展集中关爱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回访评估”模式,为他们提供长期陪伴和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白,鼓励他们勇敢追梦,健康成长!
  我们还要动员更多人加入梦想守护的队伍,把关爱和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小童”“小瑞”“小宁”身边!
  “东·耀梦想守护计划”启动在即,感谢东台团市委、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感谢来自东台和耀州各界爱心人士的倾情付出,期待“梦想守护计划”一路前行,能够收获更多的感动,让我们的爱心凝结成阳光和雨露,守护孩子的梦想之树茁壮成长。(刘仁婕)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