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村探索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助力乡村振兴
“可以让村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现在村民文明意识大大提高了。”乡村治理积分制已在村里实施半年多了,说起效果,全国人大代表、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杨春平侃侃而谈。
为加快推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水峪村主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制定,总体分为道德评议、平安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三大类,非常详细。积分情况定期在村民微信群、村委宣传栏进行公示。
据了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水峪村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硬化、亮化、绿化、户改厕全覆盖,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了“三堆六乱”现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建成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百姓大舞台、幸福院等公共设施,村民和村干部喜在心里,都希望巩固这一良好成果。“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聚在一起,提出在原有党员中心户长制基础上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循序渐进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杨春平说,“乡村治理积分制”涵盖热爱集体、好人好事、文明家庭、公益志愿、扶贫帮困、爱心捐赠、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子女教育、在校表彰、遵纪守法、案件举报、违规投诉、邻里和谐、发展经济、示范带动等16项。积分管理实行一日一记录、一季一审核、一年一表彰。累积积分作为“八星励志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带头人”“五好家庭”等评先选优表彰的依据。
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以来,有力促进乡风文明。杨春平举例说:“在文化活动、村庄整洁方面,以前都是村里花钱雇人,现在有不少村民主动请缨,义务投劳,捐款捐物。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踊跃参与志愿服务等爱心活动。邻里也和谐了,公益志愿者多了,矛盾冲突就少了。”
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党委书记周略说,水峪村从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探索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让基层社会治理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激发了农村新活力,将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走向深入。(记者 徐国玺)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