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赵再庆:匠心育出牡丹园
近日,在董家河镇土桥村86岁老人赵再庆的庭院内,数百种牡丹竞相开放,铺就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春日盛景。
记者吴怡楠说:“正值四月,春风徐徐,在赵再庆老人的牡丹园里,沁人心脾的香气随风而来,各色牡丹花迎风摇曳,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竞相绽放,尽显雍容华贵之美。”
记者见到赵再庆时,他正在园子里为牡丹锄草,提起与牡丹的故事,老人有说不完的话,是四十多年的坚持才有了如今的牡丹园。
董家河镇土桥村村民赵再庆说:“这是种药引起的缘分,起初种牡丹是因为看病的中医医生,牡丹根是中药,后来发现这花的颜色比较多,形状好,我才发展来种。”
如今在赵再庆老人4亩大的园子生长着各种牡丹,单瓣型、荷花型、绣球型等各种花型的牡丹让人应接不暇,就连黑、蓝、黄、绿这些较为罕见的牡丹在这里都能一睹芳容,还有其他花卉罗列其中,从东向西看,一步一个景,从北向南看,一片一个样。
董家河镇土桥村村民赵再庆说:“现在品种发展到200种上下,从1975年种第一窝,2006年去过河南洛阳去过一次,山东菏泽去了一次,回来我才改造了,所以你看现在地里一株一个样,南北巷子里,一行一个样。”
走到老人家中,记者发现在他的家里关于牡丹种植技术的书籍装满了三个书柜。老人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出更好的牡丹,只要有关于牡丹的书他就想方设法地买来学习研究,如今,老人已经种植出了白、红、紫、粉等8种颜色11种形态的牡丹。今年,赵再庆老人因身体原因,腿脚不再利索,他告诉记者,尽管年龄大了,种植牡丹依旧不会放弃。
董家河镇土桥村村民赵再庆说:“今后以培养新品种为主,以特殊花为主,不管嫁接、移栽、分株都可以。”
种牡丹、养牡丹老人都尽心竭力,这其中不仅是因为对牡丹的热爱,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把热爱变成坚守,用“匠心”育出牡丹。(记者:吴怡楠、罗骁、杨盈莹)
网络编辑:陈欣
信息审核:文大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