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版柳体活字印章:让传统瓷艺与书法“活”起来

耀州窑瓷,以千年窑火淬炼出温润釉色与精湛工艺;柳体书法,以骨力劲健书写中华笔墨风骨。如今在耀州区,二者通过“活字印章”实现创新融合——耀州区范宽书画院院长宋汶娟带领团队,历经三年打磨,打造耀州窑版柳体活字印章,既为柳体传承开辟新路径,也为耀州窑瓷注入文化新内涵。
传统传承需创新表达,宋汶娟团队在深耕柳体教学与耀州文化时发现,将柳体字制成活字印章、印于耀州窑瓷之上,既能保留柳体的笔画神韵,又能借耀州窑瓷的质感延续文化记忆。这种“瓷为基、字为魂”的形式,也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更直观地感受本土瓷艺与传统书法的双重魅力。
阳光中学学生马焕矞说:“首先,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专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写好书法,一要多看,二要坚持,三要用心,四要多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一定可以写好。”
阳光中学学生高梓铭说:“能够写一手好字一直是我的梦想。回想这几年的书法学习过程,宋汶娟老师从最基本的握姿、坐姿、笔画开始教,循序渐进,科学临帖。细致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培养了我对书法的浓厚兴趣、还养成了细致专心的习惯,这些好习惯已经充分融入到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受益良多,我的书写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生们的兴趣与成长,正是团队坚持“文化融合”的动力。作为扎根耀州的书法教育者,宋汶娟始终想让本土文化与传统书法深度绑定,而“耀州窑版柳体活字印章”,便是团队探索出的独特答案。
耀州区范宽书画院院长宋汶娟说:“出发点就是我是一名老师,我是一名书法老师,我身上肩负着要把小孩的书法教好,把祖国的传统文化、书法要弘扬好,做到极致,我们经过研发学习讨论,经历了三年的时间,现在终于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整体的3000枚简体,我们的繁体正在做柳体的字库。后期的话我们会根据印章,从繁体简体字的柳体出发,融合小学语文课本。出六套不同的字的繁简体对比的书法配套教材,这个研发方向也确定了我们的目标,就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传承柳体,弘扬书法。”(记者:韩鑫 报道)
网络编辑:陈欣
信息审核:陈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