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川市耀州区2022年1-8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2 18:1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22年9月15日在铜川市耀州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铜川市耀州区财政局  唐斌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全区2022年1-8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面对严峻的收支矛盾,创新举措,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积极落实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和中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财政增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不断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截至8月底,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997万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完成年度预算的71.64%,较上年增长11.9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完成214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53%,非税收入完成1053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34%。全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9.96%,较上年同期增长12.18个百分点,收入质量逐步优化。

全区财政支出完成1962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支37677万元,增长23.76%。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471万元,完成预算的84.9%;公共安全支出5745万元,完成预算的65.6%;教育支出47771万元,完成预算的79.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109万元,完成预算的8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995万元,完成预算的68.2%;卫生健康支出15659万元,完成预算的89%;农林水支出27901万元,完成预算的72.4%;交通运输支出4024万元,完成预算的165.1%(主要是上级专款增加);住房保障支出10156万元,完成预算的175.7%(主要是上级专款增加)。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区级收入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146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5269万元,全区收入8673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3161万元,结余3357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3万元,全部为上年结余收入,支出67万元,结余436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605万元,上年结余96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4823万元基金结余750万元。

二、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收入征管,落实稳经济增长一揽子政策,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成立了财政支持经济稳增长专班,统筹推进财政支持全区经济稳增长工作。一是狠抓收入征管。发挥综合治税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沟通,提高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大小税并重、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并重,日常征管与重点稽查并重,增强财税联动工作合力,切实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财源建设。成立了全区退税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和其他现行减税降费等政策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实行专班推进,全力做好资金调度、加强库款保障。截至8月底,完成留抵退税3076万元,惠及企业183家。同时,加大对玲珑轮胎、民营经济产业园、惠塬工业园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达到了涵养税源的良好成效。三是落实减免“六税两费”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减征各项税费60万元。四是落实好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发挥区金融服务中心和耀信融资担保公司作用,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做好普惠小微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工作,精准打好“降、免、退、缓、贷”组合拳,通过金融服务中心办理产业资金担保贷款1.2亿元,对全区创业就业贷款实行全额贴息和零费率担保贷款,撬动金融机构为全区271户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支持了产业经济发展,稳定了经济大盘。

(二)坚持有保有压,扎实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有效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扎实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为前提,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做好预算执行工作,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一是严格执行工资、津补贴政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工资及绩效奖金政策足额兑现落实。二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原则,印发了《开展“落实政府过紧日子”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严格贯彻各级厉行节约要求,从严从紧严格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节省行政成本。本着勤俭节约、合理保障、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合理确定运转经费标准,做好预算执行,确保了全区各项事业正常运转。三是抓好民生保障等各项资金筹集工作,提高全区财政保障水平。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兜牢民生支出底线。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保障工作,拨付各级疫情防控资金3041万元。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争取上级财力性补助资金,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建立直达资金管理台账,确保资金惠企利民发挥实效,缓解区级民生项目支出压力。

(三)支持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财政服务保障能力有力有为。一是紧盯目标任务,按要求足额落实区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000万元,保持了区级投入规模力度不减。年初整合衔接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共计2.3亿元,安排产业发展项目54个、基础设施及其他项目116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强农惠农保障粮食安全。通过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分45项141批次发放补贴资金10214万元,其中:发放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23万元,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569.6万元。三是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政策。拨付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资金70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产业。兑付完成2021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287万元,印发了2022年实施方案,为全区20类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有效提高了全区农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四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对接争取到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6247万元。做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资金保障工作,紧抓中省市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申报了总投资5400万元的清洁热源和建筑能效提升试点项目。协调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城区出口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支持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争取发行专项债券资金2.27亿元,有力支持了惠塬供水工程二期、职业中学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强化监督检查,深化财政管理各项改革,依法理财高效理财水平进一步增强。一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做好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推广,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利用,助力财政转向“数字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服务、监督管理、决策能力数字化和智能化。二是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共评审项目15个,送审金额7629万元,审减1763万元,审减率达到23.4%,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抓好债务风险化解。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989万元。四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专班,积极探索推进我区国资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印发了《铜川市耀州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推动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五是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和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聚焦粮食购销和涉水领域腐败及作风问题,进行重点排查,重点治理,重点整改,助力保障全区粮食安全,推进涉水领域规范运行。六是稳步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工作,推进非税收入新系统(陕西省非税收入暨票据一体化平台)的运行,做好电子票据线上发放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缴库。七是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制度要求。按照预算公开规范要求,做好2022年政府预算公开和部门预算公开。同时,将公开范围延伸至171家二级单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八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成立了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扎实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监督意识,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会计监督检查、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1-8月份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税收结构单一。我区财政收入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转型发展接续财源培植和成长相对缓慢,税收收入缺乏有力的接续财源支撑。二是支出保障任务艰巨。在“三保”之外,偿还到期债务、消化暂付款、保障重点支出等刚性支出需求较大,财政资金调度异常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紧盯目标狠抓财政收入,努力完成收入任务。一是继续强化税收征管。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综合治税信息化支撑作用,增强财税联动的工作合力,切实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紧盯土地出让收入收缴弥补财力缺口,做好“契耕”两税收缴入库,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创新国有资源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非税收入渠道。同时规范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工作,确保应缴尽缴。三是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四是继续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支持加快恢复经济发展。

(二)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稳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二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严格落实中省市关于直达资金的管理要求,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使用进度,确保资金直达使用单位,推动惠企利民资金更快落地见效。三是紧扣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全区发展思路以及中省市的项目支持方向,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包装策划项目,做好项目资金争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四是继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确保圆满收官。协调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和城区出水口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项目资金使用,推进生态耀州提质增效。五是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加快支出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管理责任,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积极筹措调度资金,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实现资金支出。认真做好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年末补充方案的编制,不断提高方案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供财力保障。二是以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为抓手,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管好粮补、粮食监管资金。抓住政策机遇,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创新金融助农政策。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促进保险机构依法依规及时理赔,有效降低投保群众损失。发挥财政金融服务“三农”作用,做好农业信贷融资服务,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按时拨付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资金,助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四)持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提高依法理财能力。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库及预算指标管理,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指标、再有支出”,实现“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余额,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机制。二是定期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预算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政府债务规模,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抓好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动态监测,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四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明确履职重点,厘清职责边界。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国有资产交易流转、资产评估、资产统计、清产核资等管理工作,不断健全监督制度,创新监督手段,严格责任追究。完善国有经营性资产监管措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继续开展好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好政府“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保障、规范国库管理、退税降费、加强资产管理、防范债务风险、规范涉农资金管理等7项重点任务。强化会计监督检查,抓好部门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常态化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有序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后四个月,财政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锐意进取,奋发作为,确保完成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目标,为谱写耀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网络编辑:支如卫
信息审核:支如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