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耀州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铜川市耀州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2月19日在铜川市耀州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强化预算制度约束,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财政运行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16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53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9060万元,企业所得税1608万元,个人所得税348万元,资源税334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161万元,契耕两税1549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28万元,罚没收入2101万元,专项收入191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838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6836万元,捐赠收入832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81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5002万元,较上年增长10%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88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9450万元,教育支出3669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9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9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33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190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722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9845万元,农林水支出8455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772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支出6706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992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309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327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9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186万元,其他支出12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647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区级收入24971万元,转移支付收入678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2197万元,专项债券收入43900万元,调入资金5397万元,收入合计11324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99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00万元,上解支出9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6915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区级收入15125万元,转移支付收入32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0万元,收入合计1618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00万元,调出资金13955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327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447万元,上年结余1279万元,收入合计2872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52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97万元。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至2024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9983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4608万元,专项债务235228万元。全区政府债务规模在限额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目前,全区财政总决算正在汇审之中,具体分类科目、一些收支数字、结算项目等可能会有所调整,待市财政核准批复后,再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六)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征管,在全力挖潜增收上实现平稳增长。一是着力培植壮大财源,围绕“一城三区三高地”,进一步强化税源培植,通过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发行专项债券、加大区级投入等举措,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和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进一步厚植财源根基。二是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准确把握各项税收政策,紧盯区级重点项目税收,及时协调解决征税过程中的问题。强化对我区主导产业分析研判,加强对煤炭和水泥建材行业纳税评估工作,以企业产品外销量为突破口,逐企业、逐税种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税收分析比对,确保税收收入颗粒归仓。三是统筹整合资源,将煤炭、水泥两个计量机构进行整合,成立区矿产资源计量监测办公室,强化煤炭和水泥行业计量业务精细化管理,动态调整煤炭税费“一卡通”标准,加大煤炭税费稽查监控检查力度,严防税款“跑冒滴漏”。四是坚持落实落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强化非税征管工作,及时深入执收单位,了解单位征收情况,督促单位及时上交,一定程度上弥补税收不足。
2.保障民生,在坚决兜牢底线上增进人民福祉。一是强化“三保”预算编制及执行。制定“三保”政策清单,细化各类标准,确保全区“三保”政策足额编入预算,并将“三保”预算报送上级部门审定。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对财政云中有“三保”标识的支出,确定其优先顺序。2024年全区“三保”支出执行率达到99%,教育、科学文化、社会保障与医疗就业等各项民生事业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做好债务还本付息。通过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财力性补助,缓解我区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规避政府债务向“三保”传导。三是对全区暂付款进行梳理、分类,制定我区《暂付款化解方案》,全年化解暂付款1000万元,化解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四是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16407万元,安排项目93个,用于产业发展资金占比70.5%。其中,产业类投入11516万元,基础设施类投入资金4591万元,其他类投入300万元,进一步支持了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五是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政策。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15户,拨付财政贴息资金180万元,支持脱贫群众发展产业,有效提高了脱贫群众增收能力。积极推动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工作,共摸底全区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3694户,发放贷款284笔7561万元。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结合地方优势特色和创新性农业保险,扩大承保险种至21个传统及优势特色农业品种,共下达财政资金1895万元,提高了财政惠民政策覆盖面,增强了全区“三农”领域抗风险能力和水平。
3.优化支出,在强化预算执行上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一是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坚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加强预算约束。区政府研究通过了《关于优化财政资金申请审批流程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留资金、部门追加预算的申请审批流程,通过优化财政支出流程明确规定“严禁追加三公经费、严控追加一般性支出”,全年追加预算较上年下降10%,使财政资金得到有效节约,支出结构更加合理。二是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议经费培训差旅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会议经费、培训费、差旅费的管理。同时联合组织、人社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全区聘用人员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支持“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全年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24亿元,较上年增长9%。积极策划包装申报债券资金,争取到一般债券资金6900万元,发行专项债券4.39亿元。累计拨付重点项目建设资金4.3亿元,有力支持了HY项目、陕西黑马中航玻璃项目、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配电增容项目、惠塬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片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建设、西延高铁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了全区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等项目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4.注重绩效,在促进管理改革上提高财政效能。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组织区级部门对202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共开展项目自评2405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243个,对部分结果抽查复核,和第三方机构实地深入项目一线,核定工程量。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编报审核和日常新增项目绩效目标审核,有效发挥绩效管理对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二是切实发挥基层财政职能。贯彻落实内控制度,强化“乡财乡用区监管”“村财民用乡代管”,完善提高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兑付管理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财政惠民补贴资金63项387批次1.95亿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征集汇总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严格把关,筛选下达49个项目共计981万元,紧盯项目实施,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助力农村事业不断强基础惠民生。三是加强财会监督力度。扎实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开展了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以及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资金管理三类重点领域的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全区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对区司法局等2个区级部门和区产投公司等2个企业2023年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会计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会计基础、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单位限期整改到位,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5.拓展思路,在防范化解风险上确保稳中有进。一是有序开展区属国有企业全面摸排工作。采取企业摸排、部门汇总、区级核查的形式对78户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各级企业全面进行摸排,保持国有资产底子清、情况明,逐步稳妥开展“僵尸企业”清理退出。完成区文化艺术中心资产(负债)移交、区金盾保安公司收购接收工作。加大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力度,完成收益收缴2.27亿元,审批各类事项共计24起,坚决杜绝企业不规范行为发生。二是全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工作,发挥区政府投资项目及区属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委员会职能,召开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16次,审议通过政府投资项目103个,总计投资额70亿元。三是开展资产评估盘活处置工作。对全区国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进行摸排,建立台账,统计估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约17.41亿元,为资产处置拍卖打好基础。四是全力支持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运营工作,筹措资金500万元注资铜川财创融资担保集团公司,新成立铜川财创耀州分公司,完成了人员划转,新增业务正常开展,为域内符合条件的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增信、分险服务。五是做好政府债务风险规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将债务还本付息列入年初预算,通过积极争取补充财力专项债券资金和置换隐性债务专项债券资金等方式,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2024年,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按照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改革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我区税收压力和财政保障压力较大,财政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可持续性增收压力较大。二是“三保”以及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对财政资金需求增加,财政紧平衡状态持续存在。三是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近年来,为保障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财政部门通过争取债券等方式筹措各类资金,全区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的措施努力予以解决。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全省经济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财政紧平衡特征将更加明显。收入上,受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及支柱产业价格等多重影响,税收收入在短期内将继续承压下行;支出上,保“三保”、稳就业、促消费、防风险、清拖欠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腾挪空间有限,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纵深突进,全区经济的基本盘在稳中积蓄力量,培育了一批强有力的新型产业和绿色产业,塑造了蓄势待发、制胜未来的良好局面。
2025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积极统筹各类财政资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兜住、兜准、兜牢“三保”底线,一体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益,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耀州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25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43660万元,较上年增长3.5%。主要收入项目情况是:增值税9950万元,增长10%;企业所得税1700万元,增长6%;个人所得税370万元,增长6%;资源税3710万元,增长11%;城市维护建设税1270万元,增长9%;房产税2900万元,增长7%;印花税2500万元,增长8%;城镇土地使用税1250万元,增长5%;土地增值税320万元,增长7%;车船税650万元,增长7%;环境保护税380万元,增长6%;耕地占用税1500万元,增长40%;契税500万元,增长5%;专项收入2040万元,增长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00万元,增长9%;罚没收入2200万元,增长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710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6010万元;捐赠收入5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00万元。
全区地方财政收入43660万元加上级对我区的各项补助103088万元,以及截至到2025年1月22日收到上级专款45193万元,调入资金20000万元,减去专项上解支出7716万元,当年我区财力达到204225万元。
按照“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原则,2025年全区财政支出计划安排204225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136万元;国防支出6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745万元;教育支出3522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2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51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57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679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63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141万元;农林水支出3529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076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支出1465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278万元;金融支出194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38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96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01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747万元;预备费4700万元。
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354万元(不含中省市专款),较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7万元,分别为: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11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9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221万元),公务接待费43万元,“三公”经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耀州大队因执法工作需要,需购置执法用车。
2025年,安排区级衔接资金4010万元,用于支持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固农业产业基础,加快富民增收步伐。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67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9156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898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243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7396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0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27万元,收入合计20477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0万元,调出资金2000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327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28255万元,上年结余1197万元,收入合计2945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825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200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
2025年,根据中省市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相关办法,按照2024年债务限额和2025年耀州区到期债务情况及公益性项目资金需求情况。计划举借地方政府债券,其中:一般债券5000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等工程。专项债券50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基础等工程。计划当年偿还债务本金24647万元,付息10800万元。
(六)预算绩效工作开展
2025年,我区将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持续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做好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不断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1. 狠抓收入管控,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发挥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作用,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聚焦重点税种、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强化监管,依法依规筹集财政收入,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二是按照上级要求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有关内容,科学合理测算财政收入,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三是规范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工作,落实“以票控费”运行机制,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应缴尽缴。四是积极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积极宣传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依法执收,坚决遏制乱收乱罚的违规行为,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向好发展。
2. 持续保障民生,兜牢兜实财政底线,精打细算实现理财有效。一是始终将“三保”摆在最优先位置,压实“三保”第一责任主体,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优先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紧盯库款调度,保障“三保”支出进度。加大上级专项资金拨付力度,积极筹集资金支持“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支持耀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预算制度,适时探索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统筹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持续强化预算法定意识,健全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及指标调剂,加强动态监测,提高预算执行效益。三是紧抓中央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力度机遇,抓好资金测算和争取,稳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四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部门支出结构,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债务还本付息、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严格执行各项社保政策,医疗保险提标、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类等民生政策,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使用进度,紧盯上下级算账,加强库款调度,确保库款保障水平运行合理,确保重点支出有效保障。
3. 树立底线思维,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准确掌握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券有关政策,严格执行政府债券项目区级投资决策制度,高质量完成专项债券项目储备,打通在建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的有效衔接。对争取到的各类专项债券资金及时拨付。强化专项债券项目全流程管理,全周期监管债券资金使用过程。二是凝心聚力支持“三农”工作,足额落实区级衔接资金投入额度,健全衔接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透明高效。做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探索财政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路径,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等政策,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三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大力推动“两新”政策实施,统筹各类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资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扩大有效投资,加力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项目。
4. 深化管理创新,推进财政提质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健全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政策,利用新增专项债做好地方存量债务风险化解及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二是完善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将事前绩效评估嵌入重大政策项目决策程序,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将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纳入部门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管理改进的重要参考,更好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全面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高质量开展。三是落实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充分运用市场、法律手段,逐步推进区属低效、无效国有资产清理退出。构建“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架构监管运营体系,解决区属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铜川市耀州区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办法(试行)》,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支出。制定区属国有企业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健全完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探索构建区属国有企业分层次审计全覆盖监督体系。四是持续强化财会监督,构建长效机制,要在建立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基础上,打通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税监督、财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高效推进财会监督落地见效。要持续推动审计整改落实,深化审计监督与加强审计结果运用,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网络编辑:支如卫
信息审核:支如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