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人民医院: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

来源:耀州区人民医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5 14:3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不用跑省医院,在家门口就把病治好了,真是太感谢县医院的医生了!”8月27日,在耀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刚经历手术的患者段先生(化名)握着主治医生的手再三道谢。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患者完成了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这是我院首次独立开展的该类手术,标志着我院在血管介入诊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让区县内肾动脉狭窄患者从此无需长途奔波,即可享受高质量介入治疗服务。

一、顽疾缠身:高血压背后的“隐形狭窄”

54岁的段先生患高血压病10余年,近一月来血压变得“格外顽固”,每天吃多种降压药,血压仍忽高忽低,时常伴随头昏,甚至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遂转至心内科就诊,接诊的心内科主治医师王宇程仔细查看段先生的病历,结合他“降压药效果差、血压波动大”的特点,高度怀疑“肾动脉狭窄”——这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元凶”,若不及时干预,不仅血压难控,还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随后,通过肾动脉CTA检查,果然发现段先生右侧肾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狭窄率达95%),手术指征明确。

二、精准攻坚:多学科团队“家门口”破题

“肾动脉细、位置特殊,造影和支架植入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既要避开周围血管神经,又要确保支架精准撑开狭窄段,对术者的经验和团队配合是双重考验。”心内科主任赵彪介绍,以往我院此类患者需转诊至省级医院,不仅要承担高额交通、住宿费用,还可能因路程耽误治疗。

为让段先生“在家门口治病”,医院迅速成立专项小组:心内科介入团队牵头,联合肾内科、影像科、超声科专家开展术前多学科会诊——反复研读CT血管造影(CTA)影像,明确狭窄部位的解剖结构;模拟手术路径,预判可能出现的血管痉挛、夹层等风险;结合患者肾功能、血压情况调整术前用药,经过多次详细讨论,最终敲定“经股动脉穿刺+肾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个性化方案。

手术当日15时,在介入导管室,介入团队在局麻下为段先生穿刺股动脉,将导管精准送入肾动脉开口处。造影屏幕上,狭窄的肾动脉如“被掐住的水管”,血流明显变细。术者稳稳操控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段轻轻扩张,随后精准植入一枚直径5mm的支架,再次造影显示,狭窄段完全开通,血流瞬间恢复通畅!整个手术仅用60分钟,段先生全程清醒,无明显不适。

三、立竿见影:术后血压“稳了”,患者心“暖了”

术后第一天,患者血压就降到了110/80mmHg,术后段先生停用了2种降压药,血压仍控制平稳,预计近期即将出院。“以前总觉得这样的‘大手术’得去大城市,没想到现在县医院也能做,不仅少遭罪,住院费比去省里医院至少省了一半!”段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区县内患者的心声。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我院心内科介入技术的“里程碑”,更填补了我院肾动脉介入治疗的空白,此前,我院肾动脉狭窄患者需转诊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

四、守护健康:县域医疗能力再“进阶”

首例手术的成功,是团队技术积累的结果,更是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医院持续投入心血管介入中心建设,引进DSA设备、培养介入人才,已先后独立开展冠脉造影检查、冠脉支架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置入等常规介入手术;此次肾动脉介入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院介入诊疗范围从“心脏血管”拓展至“外周血管”,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未来,我院将以此次手术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培训,逐步开展肾动脉、下肢动脉等更多部位的介入治疗,让“大病不出县”从承诺变成现实,为全区群众的血管健康筑牢“家门口的防线”。


网络编辑:支华
信息审核: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