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后生产技术指南(一)——应对持续连阴雨天气秋收秋播技术指南
近期持续秋淋天气,严重影响玉米等秋粮作物成熟、收获、晾晒及小麦适时播种。为了应对灾害性天气,做好抢收抢种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抢时收获,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利用间晴天气,全力组织抢收。一是积极调配收获机械,做到应收尽收,减少玉米收获中间环节,省工省时;二是提倡使用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三是对机械难以进地收获的田块,建议人工抢收;四是过晚熟的夏玉米,建议带杆收获或青贮。
二、抢时播种,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秋播要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抓手,以小麦宽幅高效沟播机械为载体,以小麦“一优二改双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小麦区域品种,集成小麦宽幅播种、机械深松镇压、分层施肥、药剂拌种技术为方向,开展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应对持续阴雨天气,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科学选用良种。建议南部旱塬(耀州区及王益区)选用抗旱耐冻、抗旱节水、优质稳产的铜麦6号、西农189等品种;旱薄地(印台区及宜君县)以铜麦6号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普冰151、长航1号等品种;南部灌区(新区、耀州区前塬)以西农20、小偃22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西农165、西高2号,实现适区、宜区种植。
2、选择宽幅播种机型。优先选用宽幅播种机,将宽幅播种行距调到22-24cm,并增加限深装置,播种深度在3-5cm,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宜深,粘土宜浅;璇地后立即播种的宜浅。
3、掌握播种量。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10-12.5kg,适播期后每推迟2-3天,亩播种量增加0.6kg。
4、科学合理施肥。由于时间紧,尽量选用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复式作业,一般农家肥每亩施用2000kg左右,或商品有机肥40kg;小麦专用肥40kg/亩,85%-90%作底肥一次性施入,10%-15%的追肥在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结合降雨追施。
5、加强病虫害预防。一是病害预防。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根腐病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 3%苯继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50g,加 350克水调成糊状液体与20-3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克,加水3千克,拌30千克麦种,拌匀后堆闷10小时播种。其它也可用戊唑醇、晴菌唑等拌种,方法参照说明书。切忌超量使用杀菌剂,以免影响发芽率。二是虫害防治。防治挤槽、金针虫、蝼站等地下害虫可用用 50%辛硫磷乳油100克或 75%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 3-4公斤,然后均匀喷拌于 50 公斤种子上,堆闷数小时至种子将药液充分吸收后即可播种;也可亩用 10%辛拌磷颗粒剂 2 公斤或 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2公斤与15-20公斤细砂土配成毒土,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土壤中。三是科学使用种衣剂。比较成熟有威播,主要成份为2.2%氟唑环菌胺+2.2%咯菌腈+22.8%噻虫嗪。即可防病也可治虫,尤其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小麦田,效果良好。四是注意事项。尽量做到随拌随播,不可久置,小麦杀虫剂拌种后,一般堆闷2-3个小时,最多5-6个小时,待药剂被种子吸收后播种。
秋播要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抓手,以小麦宽幅高效沟播机械为载体,以小麦“一优二改双控”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小麦区域品种,集成小麦宽幅播种、机械深松镇压、分层施肥、药剂拌种技术为方向,开展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应对持续阴雨天气,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科学选用良种。建议南部旱塬(耀州区及王益区)选用抗旱耐冻、抗旱节水、优质稳产的铜麦6号、西农189等品种;旱薄地(印台区及宜君县)以铜麦6号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普冰151、长航1号等品种;南部灌区(新区、耀州区前塬)以西农20、小偃22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西农165、西高2号,实现适区、宜区种植。
2、选择宽幅播种机型。优先选用宽幅播种机,将宽幅播种行距调到22-24cm,并增加限深装置,播种深度在3-5cm,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宜深,粘土宜浅;璇地后立即播种的宜浅。
3、掌握播种量。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10-12.5kg,适播期后每推迟2-3天,亩播种量增加0.6kg。
4、科学合理施肥。由于时间紧,尽量选用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复式作业,一般农家肥每亩施用2000kg左右,或商品有机肥40kg;小麦专用肥40kg/亩,85%-90%作底肥一次性施入,10%-15%的追肥在小麦返青到拔节期结合降雨追施。
5、加强病虫害预防。一是病害预防。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根腐病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 3%苯继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50g,加 350克水调成糊状液体与20-3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克,加水3千克,拌30千克麦种,拌匀后堆闷10小时播种。其它也可用戊唑醇、晴菌唑等拌种,方法参照说明书。切忌超量使用杀菌剂,以免影响发芽率。二是虫害防治。防治挤槽、金针虫、蝼站等地下害虫可用用 50%辛硫磷乳油100克或 75%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 3-4公斤,然后均匀喷拌于 50 公斤种子上,堆闷数小时至种子将药液充分吸收后即可播种;也可亩用 10%辛拌磷颗粒剂 2 公斤或 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2公斤与15-20公斤细砂土配成毒土,结合整地均匀撒施于土壤中。三是科学使用种衣剂。比较成熟有威播,主要成份为2.2%氟唑环菌胺+2.2%咯菌腈+22.8%噻虫嗪。即可防病也可治虫,尤其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小麦田,效果良好。四是注意事项。尽量做到随拌随播,不可久置,小麦杀虫剂拌种后,一般堆闷2-3个小时,最多5-6个小时,待药剂被种子吸收后播种。
三、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幼苗三叶以上时,白天温度超过10℃以上,选择0.1%磷酸二氢钾或者生物质营养液500倍在上午无风天气进行喷雾,以快速补充叶面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叶面光合作用,促使幼苗早发,提高抗寒能力。
小麦幼苗三叶以上时,白天温度超过10℃以上,选择0.1%磷酸二氢钾或者生物质营养液500倍在上午无风天气进行喷雾,以快速补充叶面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叶面光合作用,促使幼苗早发,提高抗寒能力。
网络编辑:段越虹
信息审核:赵军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