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农业农村局发布高温天气农业生产应对技术措施
为应对近期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耀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开展指导服务,及时发布玉米、渔业、畜牧业、中药材应对高温天气管理技术措施,全面做好农业生产保丰收工作。
玉米应对高温措施
高温来袭,玉米难过!玉米热害指标,以中度热害为准,苗期36℃,生殖期32℃,成熟期28℃。开花期气温高于32℃不利于授粉。以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准,轻度热害为29℃,减产11.9%;中度热害33℃,减产52.9%;严重热害36℃,将造成绝产。最高气温38-39℃造成高温热害,其时间越长受害越重,恢复越困难。
一、高温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光合蛋白酶活性降低,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使光合作用减弱;在高温条件下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增多,干物质积累下降。
2.缩短生育期。高温迫使玉米生育进程中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加速,各个生育阶段缩短。如雌穗分化时间缩短,雌穗小花分化数量减少,果穗变小。在生育后期高温使玉米植株过早衰亡,或提前结束生育进程而进入成熟期,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千粒重、容重、产量和品质降低。
3.对雄穗和雌穗的伤害。在孕穗阶段与散粉过程中,高温都可能对玉米雄穗产生伤害。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不利于花粉形成,开花散粉受阻,表现在雄穗分枝变小、数量减少,小花退化,花药瘦瘪,花粉活力降低,受害的程度随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加剧。当气温超过38℃时,雄穗不能开花,散粉受阻。
高温还影响玉米雌穗的发育,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异常,延缓雌穗吐丝,造成雌雄不协调、授粉结实不良、籽粒瘦瘪。另外,高温易引发病害,并使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预防高温危害的方法:
1、选用耐热品种。
2、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在高温干旱期间,玉米的自然散粉、授粉和受精结实能力均有所下降,如果在开花散粉期遇到38℃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建议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减轻高温对玉米授粉受精过程的影响,提高结实率。一般在早上8-10点采集新鲜花粉,用自制授粉器给花丝授粉,花粉要随采随用。制种田采用该方法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3、适当降低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在低密度条件下,个体间争夺水肥的矛盾较小,个体发育健壮,抵御高温伤害的能力较强,能够减轻高温热害。在高密度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培育健壮植株,增加对高温伤害的抵御能力。
4、科学施肥。在肥料运筹上,增加有机肥使用量,重点普施基肥促早发,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玉米出苗后早熟苗肥促壮秆,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主攻穗肥增大穗。另结合灌水,采用以水调肥的办法,加速肥效发挥,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旱能力。高温时期可采用叶面喷肥,既有利于降温增湿,又能补充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水分及营养。
5、适期喷灌水。高温常伴随着干旱发生,高温期间提前喷灌水,可直接降低田间温度。同时,在灌水后玉米植株获得充足的水分,蒸腾作用增强,使冠层温度降低,从而有效降低高温胁迫程度,也可以部分减少高温引起的呼吸消耗,减免高温热害。有条件的可利用喷灌将水直接喷洒在叶片上,降温幅度可达1-3℃。
2022.8.15
高温季节渔业管理技术措施
一、注意池塘降温
夏季气候炎热,池塘水温几乎达到了养殖对象适宜水温的上限,影响养殖效果。此时应注意:1、喂食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天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避开中午。2、加注新水,提高水位。
二、注意调节水质
夏季水温高且处于鱼类生长高峰期,投饲量大,排泄物也多,极易造成水质恶化、缺氧。
此时应注意:1、提高水位,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促使水体上下对流,避免底部出现缺氧区。2、勤调水。可用底质改良剂(万能底净)、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和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起到间接增氧的作用。
三、科学合理投喂
1、晴天时,水体溶氧高,鱼群摄食量大,可适当提高投喂量;天气闷热时,水中溶氧量低,残饵易腐败变质,应适当调整投喂量。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避免过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性疾病。
2、水质清爽时,鱼虾摄食旺盛,可多投;水质不好时,应少投或不投。
3、从摄食情况来看,一般鱼类在0.5-1小时以内吃完比较合适,投喂次数4-5次为宜,闷热天气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
四、疾病防治
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15-20天1次,使用聚维酮碘溶液、立速达、二氧化氯等药物。同时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CE、免疫多糖及三黄散等药物添加剂,增强机体抗病力。
对已发生疾病的池塘要认真检查,及时抽样检测,力求准确诊断、及时、精确用药。
五、适时出鱼
控制养殖密度,拉大鱼虾体规格;抓住好的鱼虾价行情,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以上,始终坚持科学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方针:重可控 多增氧 勤改底 巧稳水 常保健 加营养 抗应激 少用药(不杀虫)。
中药材应对高温天气管理技术措施
一、做好病虫害防治
针对夏季易发的根腐病、霜霉病、枯萎病等病害,要按照“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适时适量选用安全、对口的杀菌剂、杀虫剂进行防治。要务必使用低毒、低残留、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的药剂。
二、及时中耕除草
避开高温时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达到“去杂草、松土壤、促根系”的目的。对黄芩、苍术和金银花等根茎类、多年生的中药材,中耕除草时要进行培土,防止根部外露。适时对黄芩进行平茬,既可以将黄芩秆作饲料又可以产种子增加收入,还可以促进根茎生长。
三、科学合理追肥
及时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者富钾和氨基酸的叶面肥等,补充根系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喷施时选择无风的早晨或下午进行,每次间隔七天,连喷2-3次。有条件的地方可适量浇水施肥。
四、通风遮阳降温
对大棚栽培的中药材,如苍术种苗繁育基地棚内育苗,高温天气要搭建防晒网、揭开大棚薄膜,做好遮阳通风降温工作,并利用早上和下午适量喷洒叶面肥和杀菌剂,防止高温导致病害和根腐死亡。
畜牧养殖防暑降温管理技术措施
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舍内水帘、风扇等设备做好检修维护,保证能正常运转。午间舍内空气干燥时,可在地面和畜体少量雾化喷淋,切记不可直接、长时间对畜禽进行冲水降温。
二、避免日光辐射
可在畜禽圈舍周围种植饲草、树木,顶部搭设遮阳网、覆盖隔热材料等,减少畜舍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降低整体环境温度。
三、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规模化养殖,单位面积内畜禽群体数量大,密度高,自身产生大量辐射热,与外部环境温度产生叠加效应,增加了热应激的可能。因此,须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四、供应充足清洁饮水
高温季节畜禽饮水量必将大增,水分摄入不足将直接影响畜禽生产和健康,尤其是奶畜和哺乳母畜,一定要保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饮水中可适量补充食盐、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五、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及饲喂方式
适当减少高能高脂类饲料的比例,增加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比例;适时调整作息时间,按照少喂勤添、晚上加喂的原则,利用早晨和傍晚进行饲喂,午间高温时段减少饲喂量。
六、加强疫病防控和环境卫生消毒
夏季高温,畜禽粪便有害气体散发更快,蚊蝇滋生,须及时清理粪污、消灭蝇鼠。同时定期搞好圈舍环境的清洗消毒,保证清净无疫的饲养环境。
七、注意减少其他应激
高温天气避免转群、分群、运输、疫苗接种等可诱发群体性应激的行为。如确需进行,建议选择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转运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网络编辑:段越虹
信息审核:赵军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