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降雨频繁 玉米谨防4种病害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26 13:5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进入7月后,耀州区出现连续降雨天气,给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论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利于田间病害的繁殖和危害。玉米4种病害,容易在7月多雨的季节发生,并且对玉米危害性比较大,要注意提前防控。

第一种病害: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在田间迅速蔓延扩大。而7月遇多雨天气,再加上高温,为病原菌的存活、萌发、传播和侵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当玉米发生锈病后,病原菌迅速萌发并侵入玉米叶面下的叶肉组织,通过繁殖导致病害发生。当玉米叶片被锈病危害后,会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抽雄、灌浆等都会受到影响,降低产量。

玉米锈病防治:越早防治越好,在玉米锈病刚出现时打药防治,也可提前打药预防。常用杀菌剂有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等单剂,或者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复配药剂。

第二种病害:玉米褐斑病,7月份玉米褐斑病也是容易发生的病害之一。当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时,有利于病原菌的萌发和侵染。对于不同的地块,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也不同,低洼地以及土壤瘠薄、肥力不足的地块,褐斑病发生就会严重。而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生长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

玉米褐斑病防治:

防治越早越好。常用杀菌剂和玉米锈病类似,以三唑类杀菌剂为主,发病较轻的地块选用单剂即可,发病较严重的地块,建议使用复配药剂。

第三种病害:玉米顶腐病,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病原菌传播、品种抗性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7月遇到连阴雨天气,田间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尤其是雨后,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和侵染。另外,当田间密度大、施肥量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的地块,玉米顶腐病的发生相对更严重。判断玉米顶腐病的方法是观察叶基部的位置,会发现有褐色的病斑,随着顶腐病的加重,叶基部的位置会有腐烂,闻起来有臭味,摸起来有粘液。

玉米顶腐病防治:用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中生菌素等药剂防治。如果顶腐病发生比较严重的植株,及时拔除拿出田外。其它植株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防治。

第四种病害:玉米茎基腐病,高温高湿是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据观察,当温度达到30℃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就有利于茎基腐病的发生。而在7月份,遇到降雨频繁的天气,田间湿度大,高温频出,会加重茎基腐病的危害。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会直接侵入玉米植株的根、茎基部或近地茎节处,并在组织内蔓延,最后导致茎基部腐烂,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运输,导致植株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补充,干枯死亡。对于排水不良的地块、播种时密度过大的地块,以及氮肥过量施用的地块等,都会加重茎基腐病的发生。茎基腐病分为细菌性茎基腐病和真菌性茎基腐病,如果闻起来发臭的,就是细菌性茎基腐病。闻起来没有臭味的就是真菌性茎基腐病。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

1、如果是真菌性茎基腐病,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肟菌·戊唑醇等。

2、如果是细菌性茎基腐病,可喷施氢氧化铜、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春雷·噻霉酮等药剂。


网络编辑:段越虹
信息审核:袁彦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