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TCSYZQ-2024-002745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发文机构:
  • 区政府办
  • 发文文号:
  • 铜耀政办发〔2024〕20号
  • 发文日期:
  • 2024年08月19日
  • 发布日期:
  • 2024-08-19 10:28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发布机构:
  • 耀州区人民政府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
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区政府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19 10:2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现将《“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819

 

“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铜川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部署,整合网格服务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打造网格+电格融合型网格模式,实现政企网格共建、共治、共享。现决定在各镇办开展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任务要求,围绕社区与供电网格融合这条主线,基于服务共建、诉求共治、资源共享三共融合路径,建强镇(办)、社区村组沟通对接渠道,做实行政网格员+电力管家(电力网格经理)联动微服务,推动网格服务再升级,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质效更好。通过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实现属地服务渠道更加扁平化、精准化,电力管家全面进驻网格微信群,有效缩短网格内客户服务链条,第一时间为社区村组居民提供更加主动、精准、规范的用电服务,使群众用电需求更有保障,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二)诉求响应更快。将电力管家纳入网格联动机制,实现社区网格员与电力管家精准匹配,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双网联动,着力解决网格内涉电问题,提高网格内居民涉电诉求响应速度,提升现场问题一次解决率,确保诉求答复及时率达到100%

(三)群众满意度更高。立足群众满意第一标准,以用上电、用好电、不停电为目标,发挥政企联动优势,以高站位、接地气的方式,切实解决网格内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电力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四)服务形象更优。充分挖掘政企网格融合工作亮点,打造一批政企网格融合提升服务典型场景、政企融合示范网格,全方位展示政企网格融合工作成效,打造政企网格共建共治共享融合服务模式,铸就为民服务品牌。

三、共建方式

(一)党建引领,为民服务。各镇办与国网铜川市耀州区供电公司建立党支部阵地共建机制,共同深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党员网格员、党员电力管家进行结对联系,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网格议事日、电力诉求分析会商、志愿服务等共建活动,共同解决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政企网格融合的良好局面。

(二)政企协同,共建共管。以政府主导、电网主动、政企联动的方式,建立各镇办与国网铜川市耀州区供电公司三级分层联动对接机制。各镇办与供电公司对接、社区和供电所对接、社区(村)网格员与客户经理对接。政企长效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电力施工协调、用电纠纷化解、电力设备防治联动等工作统筹,共同推动涉及多部门的供电业务协调解决。

(三)因地制宜,确保实效。聚焦社区发展新特点、居民用电新需求,以更加贴近群众和快速响应诉求为目标,将电力管家力量下沉,通过大走访、常走访方式,全面融入社区(村)网格治理体系,全景式融合业务流程,让网格涉电业务就近能办、简单速办、少跑易办

四、工作重点

(一)多点联动,电力、社区网格双向融合。按照就近就便、规模适度的原则,将社区基础网格与供电公司电力网格全面融合。开展电力管家四进活动(电力管家进网格服务微信群、进网格公示栏、进网格工作圈、进网格服务点),拉近客户经理与群众间的距离,让电力管家成功获得网格编制,成为社(村)电力管家。强化供电服务宣传力度,实现信息传递零时长、零偏差、零死角。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电力坐席,安排供电服务人员定期进驻开展用电服务,进一步提升电力参与度,客户依赖感和认可度。

(二)用心服务,搭建电力连心桥推进电力服务专业化、多样化提档升级,开展公益服务、蹲点服务、走访服务、特色服务、极简办电等多样化服务,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精细服务,搭建电力连心桥。

1. 公益服务:对孤寡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等特殊用户建立电力暖心档案,主动提供用电安全检查及隐患消除。开展空巢老人个性化关怀服务,结合用电数据监测分析,辅助判断老人生活状态是否存在异常,方便网格员电话问询或上门核查。

2. 蹲点服务:开展供电所长、电力管家驻地服务,定期到便民服务窗口开展供电政策宣传日、用电咨询日、业务办理日等专项活动,把便利送到百姓身边。

3. 走访服务:打造走访时间轴,形成走访协同圈,推进走访深度、广度,社区网格员和电力管家通力合作开展精准走访、节后走访等工作,主动收集、解决网格内客户用电诉求,对用户档案进行校正,对租住户进行摸排,提升用户联系电话、地址等档案数据准确度。

4. 特色服务:实施网格抢修快响模式,提供微信群抢修进度直播服务,提高抢修透明度,减少客户焦虑感。开办安全用电社区讲堂,为社区网格员和客户提供用电安全知识普及服务。

5. 极简办电:依托三零办电服务,减少用户办电成本,持续精简社区网格用户办电资料,优化办电流程,缩减办电时长。全面应用刷脸办等服务方式,简化网格内掘路施工、通信基站转改直等审批程序。严格落实网格内用户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让用户办电更省事、更省钱、更省心。

(三)明确职责,推动多网融合实践。进一步明确网格员、电力管家服务职责,做到相互融合、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实现网格吹哨,电力报道

1. 网格员职责

网格员在全面落实网格事项清单巡视等任务基础上,围绕电力管家互通互动、事件直报联处、便民为民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履行以下职责:

1)加强供电服务力量宣传指引。社区村组将电力管家纳入网格公示牌专业力量公示信息;网格员将电力管家加入到网格居民群、物业群等工作网络,实现供电服务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高度融合、同步开展。

2)加强与供电服务网格横向联动。网格员巡查发现电表箱破损、私拉乱扯电线、危害电力设施等涉电安全隐患、群众有关供用电诉求、涉电突出矛盾纠纷等,及时与电力管家沟通,共同开展处置工作。

3)配合做好供电服务信息传递。网格员在工作能力范围内,配合电力管家开展入户走访、电力防外破监控等工作。对电力管家推送的停电通知、停电时长、恢复供电时间等信息,配合做好信息传递。

4)做好供电服务政策宣传。网格员配合开展电价优惠、电价调整、便民服务、安全用电等电力知识的宣传。

5)共享网格服务信息。网格员配合开展居民基础信息采集,共同提高区域内供电精准、精细服务水平。

2. 电力管家职责

1)主动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主动与所在社区联系,明确供电服务网格内社区网格数量及网格员联系方式,电力管家加入网格工作团队,进入网格微信群,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2)开展高效协同服务。加强与区域内网格员的工作联系,对网格员反映的涉电问题和居民诉求,及时回应处理。

3)加强社区服务保障。积极参加社区公用设施巡视,加强供电专业知识指导和培训,提高网格员电力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临时停电、故障停电时,为特殊病人等群体提供临时供电服务保障。

4)共享供电服务信息。及时向网格微信群推送停送电、电力优惠政策等信息,会同网格员开展用电宣传。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为网格员工作开展提供便利。

5)联合网格员定期走访。做好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电力守护,动态跟踪用电异常,有效消除突发意外风险。协助居民办理用电业务、缴费等事项。

(四)政企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公用

1. 深化电力大数据分析应用

供电公司定期统计分析各镇办管辖范围各行业电力供应、使用情况,从店里视角为属地政府提出经济、就业等决策参考数据。社区层面定向分析居民住户电力数据,对独居留守人员等群体的生活情况进行电力监测,协助政府进行居住情况摸排。

2. 建立政企协同培训机制

建立双向交流培训机制,采取岗位培训、短期轮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电力管家、网格员培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入职的网格员、电力管家由各镇办、耀州区供电公司联合进行岗前培训。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经验分享会、热点问题专题分析等多种方式对网格员协助能力进行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供电所协同配合、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电力服务进网格工作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和工作策划,将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电力服务进网格工作有序推进。

(二)做好统筹规划。将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相结合,深化电力服务进网格工作内容,结合各镇办实际,积极创新,不断丰富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方式,切实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扎实履行企业责任担当。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社区、供电所在推进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共建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共建经验和特色做法,加快成果复制和宣传推广。加大服务共建的宣传,积极营造网格+电格暖心为民的浓厚氛围,以多维度视角,展现政企牵手、暖心为民的良好成效,全力构建网格+电格政企融合发展新模式。


网络编辑:陈欣
信息审核:陈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