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人社业务一卡通 方便温暖千万家
近日,市人社局印发《铜川市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铜人社发[2015]5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决定从今年6月份起启动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工作。届时,除替代原有医疗保险卡的功能外,市人社局还将通过建设完善网上经办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帮助铜川市民随时随地获得人社部门方便、温暖的服务。
一、出台背景
在4月24日召开的人社部2015后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社会保障卡发行达7.37亿张,下一步将积极推广网上经办,确保社会保障卡发行年底达到8亿张。而在4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强调,“信息化人社”是“互联网+”在人社领域的具体体现,意味着信息化不是仅仅作为外在的、辅助性、技术性工具,而是内在的、总体性、机制性构成。他要求,2015年,全部省份要完成社保卡持卡人员信息库的集中部署,入库人数达到实际持卡人数的80%以上;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8亿张社保卡发行任务,开通50%的用卡项目;配合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好技术支持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机制和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工作。
按照人社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52号)文件精神,省人社厅就全省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及应用建设工作做了统一安排,要求全省各地市坚持“先试点再推开,先医疗再其他,先退休再在职,先规范再推开”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缴费和待遇领取、结算和支付工作等作用,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个人直接办理人社系统各项业务中的全面应用。
目前,我市人社系统承担着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就业登记、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服务人群遍及我市广大城乡居民。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各个业务系统分散建设,相互隔离,为市民办事带来了障碍。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应用的不断普及,市民办事不再满足于服务窗口等实体经办,转而对网上及手机经办服务充满了更多期待。在一些办事环节上,由于缺乏与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造成老百姓多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过程中较为明显。社会保障卡为各自分散的系统搭建起桥梁,而其所加载的金融功能更让与人社有关的费用缴纳、待遇领取变得随时可得。因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铜川市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在《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方便、温暖的人社服务新要求,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入手,强调“应用优先,稳妥推进”。
1、应用优先。按照人社部的社会保障卡应用规划,结合我市在社会保险、公共就业等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我们对所有应用项目作了明确的进度安排。主要包括:
(1)2015年7月1日前,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面的应用;配合人社网上服务平台和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进度,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两个平台上的身份凭证功能。
(2)2015年9月1日前,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参保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按月支付待遇、生育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待遇等社会保险待遇领取功能;同时,实现在服务窗口、网上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等全通道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等的身份凭证功能。
(3)2015年10月1日前,实现基于社会保障卡的挂号、就诊、费用结算等就医全程自助服务。同时,结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的开展,实现全通道、多形式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应用。
(4)2015年底,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参保人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待遇的领取功能,同时,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开展,实现其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功能。
(5)2016年,将陆续开展社会保障卡在就业扶持待遇享受、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各项待遇领取等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时,结合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经办流程,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2、稳妥推进。在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推广过程中,我们坚持“先试点再推开,先医疗再其他,先规范再推开”的工作思路,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1)试点工作从2015年6月1日起开展。根据省厅下达我市的社会保障卡制发进度及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的安排,我们选择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我市金融机构参保人员以及劳动保障协理员等人群中开展社会保障卡发行试点,并确定由王益区失业和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王益区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市就业管理局承担试点任务。
(2)新开展业务全面启用用卡模式。发放工作启动后新开展的人社领域业务,从起步实施时即启用业务用卡模式;启动前已开展的业务,要从新服务人群起步;已有的服务人群,要通过推进应用服务和开展宣传引导的方式,在2016年底前逐步过渡到用卡办理业务。
三、工作措施
社会保障卡是广大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载体。发行和推广社会保障卡是国家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在人社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科学规划、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对试点发行和应用推广做了详细的阶段性安排,将各项应用服务任务进行了分解。
1、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市人社局按照省厅的相关要求,负责制订好社会保障卡的总体规划、卡务管理制度及流程,编排社保卡业务应用目录,及时通报相关工作进度,做好用卡环境建设;各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领域的用卡流程设计,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用卡服务,积极推进业务用卡;合作金融机构按照规范的标准接口,做好社保卡应用中金融功能的开发,配合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宣传工作。
2、优化网络,相互联动。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逐步建设完善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的四级网络架构;同时,依据业务发展需要,将网络延伸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及金融服务网点。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网络数据安全。
3、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在全市县级以上经办机构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卡服务场所或窗口,配备专职人员,统一服务流程。6家合作金融机构共设立40余处社会保障卡补换卡网点,通过柜面、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社会保障卡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局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辟社会保障卡服务专栏,方便群众进行卡务咨询和办理。
《实施方案》既是我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及应用推广的指导性文件,也关系到各项便民惠民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工作力度,在做好宣传及服务工作的同时,以公共服务目录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包括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在内的各项应用服务的开发及部署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整合、优化、重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事流程,全力打造“方便、温暖”的人社服务模式。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
一、出台背景
在4月24日召开的人社部2015后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社会保障卡发行达7.37亿张,下一步将积极推广网上经办,确保社会保障卡发行年底达到8亿张。而在4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强调,“信息化人社”是“互联网+”在人社领域的具体体现,意味着信息化不是仅仅作为外在的、辅助性、技术性工具,而是内在的、总体性、机制性构成。他要求,2015年,全部省份要完成社保卡持卡人员信息库的集中部署,入库人数达到实际持卡人数的80%以上;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8亿张社保卡发行任务,开通50%的用卡项目;配合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好技术支持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机制和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工作。
按照人社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52号)文件精神,省人社厅就全省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及应用建设工作做了统一安排,要求全省各地市坚持“先试点再推开,先医疗再其他,先退休再在职,先规范再推开”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缴费和待遇领取、结算和支付工作等作用,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个人直接办理人社系统各项业务中的全面应用。
目前,我市人社系统承担着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就业登记、创业扶持等公共就业服务,服务人群遍及我市广大城乡居民。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各个业务系统分散建设,相互隔离,为市民办事带来了障碍。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应用的不断普及,市民办事不再满足于服务窗口等实体经办,转而对网上及手机经办服务充满了更多期待。在一些办事环节上,由于缺乏与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造成老百姓多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过程中较为明显。社会保障卡为各自分散的系统搭建起桥梁,而其所加载的金融功能更让与人社有关的费用缴纳、待遇领取变得随时可得。因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铜川市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在《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方便、温暖的人社服务新要求,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入手,强调“应用优先,稳妥推进”。
1、应用优先。按照人社部的社会保障卡应用规划,结合我市在社会保险、公共就业等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我们对所有应用项目作了明确的进度安排。主要包括:
(1)2015年7月1日前,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面的应用;配合人社网上服务平台和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进度,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两个平台上的身份凭证功能。
(2)2015年9月1日前,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参保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按月支付待遇、生育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待遇等社会保险待遇领取功能;同时,实现在服务窗口、网上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等全通道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等的身份凭证功能。
(3)2015年10月1日前,实现基于社会保障卡的挂号、就诊、费用结算等就医全程自助服务。同时,结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的开展,实现全通道、多形式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应用。
(4)2015年底,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参保人员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待遇的领取功能,同时,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开展,实现其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功能。
(5)2016年,将陆续开展社会保障卡在就业扶持待遇享受、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各项待遇领取等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时,结合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经办流程,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2、稳妥推进。在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推广过程中,我们坚持“先试点再推开,先医疗再其他,先规范再推开”的工作思路,整体规划,分步推进。
(1)试点工作从2015年6月1日起开展。根据省厅下达我市的社会保障卡制发进度及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的安排,我们选择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我市金融机构参保人员以及劳动保障协理员等人群中开展社会保障卡发行试点,并确定由王益区失业和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王益区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市就业管理局承担试点任务。
(2)新开展业务全面启用用卡模式。发放工作启动后新开展的人社领域业务,从起步实施时即启用业务用卡模式;启动前已开展的业务,要从新服务人群起步;已有的服务人群,要通过推进应用服务和开展宣传引导的方式,在2016年底前逐步过渡到用卡办理业务。
三、工作措施
社会保障卡是广大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载体。发行和推广社会保障卡是国家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在人社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科学规划、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对试点发行和应用推广做了详细的阶段性安排,将各项应用服务任务进行了分解。
1、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市人社局按照省厅的相关要求,负责制订好社会保障卡的总体规划、卡务管理制度及流程,编排社保卡业务应用目录,及时通报相关工作进度,做好用卡环境建设;各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领域的用卡流程设计,做好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用卡服务,积极推进业务用卡;合作金融机构按照规范的标准接口,做好社保卡应用中金融功能的开发,配合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宣传工作。
2、优化网络,相互联动。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逐步建设完善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的四级网络架构;同时,依据业务发展需要,将网络延伸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及金融服务网点。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网络数据安全。
3、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在全市县级以上经办机构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卡服务场所或窗口,配备专职人员,统一服务流程。6家合作金融机构共设立40余处社会保障卡补换卡网点,通过柜面、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社会保障卡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局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辟社会保障卡服务专栏,方便群众进行卡务咨询和办理。
《实施方案》既是我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及应用推广的指导性文件,也关系到各项便民惠民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工作力度,在做好宣传及服务工作的同时,以公共服务目录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包括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在内的各项应用服务的开发及部署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整合、优化、重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事流程,全力打造“方便、温暖”的人社服务模式。
网络编辑:文大鹏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